给自己一个重新起跑的机会2015/03/05
职场突围,不仅是要走出自己熟悉的工作状态,而且也意味着你要试着进入一个不那么熟悉的领域,重新开始。这件事说来简单,但越是资深的职场人士,真正做起来就越难。
唯一的出路是把自己还原成一个职场菜鸟,懂得欣赏其他同事并虚心向他们学习,而不是倚老卖老,用旧眼光评价别人这里不对、那里不行。学习的过程需要放下既有经验,当你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看待职场的旧经验和新领域时,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,也可以从这个勇敢突出重围的过程中,寻找到不断突破自我的力量。
工龄一栏的数字变成两位数的时候,你知道,这份工作已经再熟悉不过了。
熟悉意味着两件事。一是充分的安全感,你清楚整个行业的走势,了解每一个细小环节在整个流程中的作用,知道自己的价值怎样才能得到最大回报,甚至也知道在哪些小小不言的地方允许有些许懈怠。而熟悉的另一面则是日复一日地重复,这样的重复有湮没一切的力量,最终谁都有可能在巨大的惯性中陷入庸常。
被“大多数人”团团围住
你可以在办公室里看到自己的过去和未来。
新入职的小朋友满脸青涩,一脸崇拜地坐在会议室里等着你带他们上项目。在接受新员工培训的时候,那些年你做过的几个经典案例被HR拿出来反复举例,于是在小朋友们看来,你就是不折不扣的“大咖”。在他们的眼睛里你看到了自己,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女生第一次上项目时,也是被领导嘱咐“找一个大腿抱”。
你也可以预知自己未来20年的样子。无论是晋升路径还是收入水平,只要不出现特别大的闪失,你能够从50多岁的同事身上找到一切线索。甚至是衣着打扮、神情举止、工作状态,以及他们每天惦记的烦心事,于你,都是最可靠的参照系。
几乎不会有什么意外,大多数人都会按照“剧本”写好的情节一路进行下去。一眼望穿的人生,没有惊喜。
但偶尔也会有来自外界的刺激。毕业十年聚会,你听说当年那几个跟着你在学生会刷海报的师弟走上了创业之路,搞的项目是通过手机APP接受预订,在地铁出口配送洗干净的蔬菜——据说他们已经拿到了第三轮投资。还有公司组织的新技术讲座,主讲人是一个以传统眼光看来只能被称为“实习生”的家伙。你惊讶地发现,两个小时里,这个大学在校生讲的内容你竟然一无所知,以至于到了提问环节,你和公司里的“大多数人”只能勉强问些ABC的问题。
你发现自己被困住了。
“大多数人”的职业发展路径限制了你的想象力:你努力工作,希望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,但无非是成为今天老张的样子——他是整个办公室里你最敬佩的人;或者是“千万别像老李那样”,琐碎、无趣,谙于世故,守着老婆孩子别无他想。
前有老张老李,后有追着你“求指教”的小王小刘,于是你坚信自己走在一条无比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上,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。也许曾经确实遇到过一些新技术、新观念、新挑战,但你都下意识地用既往经验将其一一周旋过去,而不是从变局中获取新经验。
这才是你陷入困局的真正原因。
你只是需要一个契机
日子一天接着一天,即便你真的决定搞一次职场突围,做一点不一样的事,也很难下决心说,从明天开始就要换一种和此前完全不同的活法。这种时候,你通常会安慰自己,我还没有准备好。
你的确是在做准备:花了大价钱去提高英语口语能力,搜集新行业的各类前沿信息,注册会计师考试已经通过了两门,和一切有可能帮到你的朋友轮番恳谈。但所有这些,都不足以让你在临门一脚时鼓起足够的勇气,跳出自己的舒适区。
真正让你下决心发起突围的,很多时候是来自外部的偶然因素。
闺蜜一心想做自己的纪录片公司,为此她斥巨资报了个EMBA班,希望学习企业管理思路,以及认识一些能在商业上提供资源的朋友。没想到真到了周末要上课的时候,单位领导百般阻挠,设置各种障碍,不是布置繁重工作,就是安排她去外地出差。一气之下,闺蜜辞职了,用她自己的话说,本来还有些舍不得,领导正好帮她下了决心。现在她的公司已经初具规模,作品一部接着一部出现在视频网站上。
我的健身教练原本就是个打工仔,住地下室,隔三差五和同事出去吃个烤串,喝点啤酒,看上去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。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他辞职了,因为老板拖欠工资。新工作还是做教练,而且新老板把健身房的私教部承包给了他。于是那段时间,他四处招兵买马,自己一到周末就参加各种教练技术的培训,还在著名的中医医院拜了师学习按摩。前几天看到他更新朋友圈,又在学习一个关于管理的课程。
还有我朋友的老公小菲,一个澳大利亚帅哥,20岁出头就已经在墨尔本获过厨艺大奖。结婚之后,小菲和我的朋友一起回到北京,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餐厅做厨师。工作稳定、收入丰厚、人缘又好,本来一切都顺利得超乎想象,但忽然有一天,朋友告诉我,他们决定去伦敦待两年。各大酒店的外籍厨师有个小圈子,大家经常会凑在一起聊天,有一次忽然就说起了伦敦。从那次聊天之后,小菲就决定去英国看看。据说在他们这个行业里,伦敦就是“黄埔军校”,如果你的履历里没有在那里学习、工作过的经历,就永远不会被视为顶级大厨。去年,他们又回到北京,有了两年在伦敦的特训经历,小菲很快成为那家餐厅的主厨,重新调整了菜单,打造起属于自己的美食风格。我留意过食客们发在网上的评价,无论是头盘、主菜还是甜品,无论是美味程度还是看上去的样子,都让人印象深刻。
举了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说,他们都实现了在自己职业领域的突围,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,或是转换轨道,或是自我提升,或是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方式。无论是谁,无论多努力,进入职场时间久了,各种各样的倦怠在所难免,这些都无可厚非,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及时察觉到自己状态的起伏,当某个契机发生时,能不能鼓起勇气走出自己的舒适区,给自己一个重新起跑的机会,站上新的职业平台。
本文来源 中国徐闻网www.cnxuwen.com